财新传媒
2009年09月21日 18:22

作客

作客

序马家辉《日月》

每次从北京回香港,必打电话给家辉,他会说今天没空要录影,明天主持座谈出席酒会,后天小周末锺晓阳或许愿意傍晚出来喝咖啡,晚上张大春大概有饭局,饭后可能上龙应台或罗大佑家摆龙门阵,说不定会见到林青霞,愿者参加,如我届时还在港就有着落了。

朋友归朋友,一年回香港三两次,想知道文化界的那点事,总得找个人来问。我的熟人中,家长里短最佳人选是家辉。他占的位置好,脉络也广,知道的事情多,...

阅读全文>>
2009年09月21日 18:17

寫在香港書展二十年

在北京問朋友:看到趙紫陽的書沒有?他們說看了電子檔,但沒看到書。我說:看了電子檔就好。

看了電子檔就好!經常,我跟別人說想去買某某的書,別人也說:到網上找找,看電子檔就好。

我還在買紙書,即由紙張、印刷和釘裝等人類善巧合成的一種商品,但已經買少了。非擁有不可的,買;稍有猶疑的,暫時不買;可有可無的,不買。不想家裏太多書,造成書災,是一個老理由;失去博覽群書的雄心壯志,是一個中近期理由;在網上下載電...

阅读全文>>
2009年08月17日 23:43

城市规划和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城市规划和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时间:6月8日晚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贡院西街Tribute

出席者:

陈冠中(陈)----上海出生,香港长大,现长居北京。曾著有《半唐番城市笔记》、《波西米亚中国》、《香港三部曲》、《我这一代香港人》、《移动的边界》、《事后:本土文花志》和《城市九章》等书。

张永和(张)----张永和,非常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建筑教育家,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建筑系主任。担任2010年上海...

阅读全文>>
2009年08月07日 12:40

一些改变社会观念的书 -- 在1960年代头几年的美国(下

当然,60年代那段日子还有更多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关键书,相信是中文学院知识界比较熟悉的,例如: 

关于后现代:1960年,文学批评怪杰莱斯里‧费德勒(Leslie Fiedler)出版了《美国小说的爱与死》﹝Love and Death in the American Novel﹞,在文学意义上首次用了后现代主义者一词。

关于结构、后结构: 1961年出版了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的法文版《疯狂与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到1965年有第一种版本的英...

阅读全文>>
2009年08月07日 12:34

一些改变社会观念的书 -- 在1960年代头几年的美国 (上

明年2010年,离上世纪60年代已经半个世纪。

1960年代头五年的美国是挺神奇的,别的不说,光说开创潮流、某种程度上改变世界的非小说类英文书,不觉得有哪个另外的五年比得上。

1961年,纽约曼哈顿格林威治村休斯顿大街居民简‧雅各布布斯(Jane Jacobs)出版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站在街道里弄居民的立场,一个爱城市的人的角度,细说混杂的旧小区的好处,打击了现代主义的城...

阅读全文>>
2009年04月25日 17:41

Six Faces of a Socially Responsible Architect

Six Faces of a Socially Responsible Architect

A speech by Koon-Chung Chan at “On Home Ground: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Hong Kong Society”, Concluding Forum of “Fabrica Cultura”, Hong Kong Exhibition of the 11th Architecture Exhibition of Venice Biennale

Hong Kong, April 18, 2009

First I would like to congratulate the curators, participants, and all those who made this wonderful exhibition ...

阅读全文>>
2009年02月08日 15:47

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书评﹞

《善的脆弱性 -- 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

【美】玛莎‧纳斯鲍姆着

徐向东 陆萌译

译林出版社

2007年9月第一版

828页 55﹒00元

让我们回到任何愿意思考的人都可能会问的问题:什么是好的生活,或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我认为,近年能够就这个大题目作出有影响力的新构想,并提供一套有说服力的哲学辩解,受到学术界、公民社会和国际发展机构重视的,是玛莎‧纳斯鲍姆。纳斯鲍姆现在同时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法学、...

阅读全文>>
2009年01月10日 08:45

新年谈中国文化展望

搜狐 “文化指南针的复兴与融合” 新年论坛 -- 100秒嘉宾发言

一个事实:中国是个大国并已经是世界强国,

中国现在是国际社会非常重要的成员,正有机会参与制订新一轮世界事务的运作规则,

这样的大国必须要真正理解世界,

尊重各地差异,促进全球和谐共治,

既要建构地球人类的共同标准,也要理解各地的特殊品性。

今后中国跟其它地区的双向多边交往只会更多不会减少,文化上只能更开放更包容更融合。

同时,大国需要有自己...

阅读全文>>
2008年11月09日 09:06

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五之五﹞

10

香港华人占人口百分九十五以上,而其中广东人又占绝大多数,因此外省居民的第二代皆必须学会说流利粤语。除英语系的文化外,其它少数民族的文化在香港是存在却不在主流社会的视野里的。这个粤语族群的独大性有两个效果:一、大部份港人对族群问题不敏感也缺乏理解的兴趣,不像新加坡、马来西亚甚至台湾;二、获大多数人认同的本土文化主体性较容易冒现。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这里做个小总结,就是到了1950年代,香港至少已并存...

阅读全文>>
2008年11月09日 09:05

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五之四﹞

8

49年后,各省来香港的人多了,由山东威海的警察到跑单帮的台湾客,在本地广东人眼中都是外省人。其中,上海人最为瞩目。

当然,香港人所说的上海人,不一定真的是上海人。根据1950年上海本身的人口调查,上海居民只有15%是原居民,48%是江苏人,26%是浙江人,还有各省的人,包括广东人。

广义的上海人让香港的文化氛围产生变化。他们私下可能操各种方言,但他们的文化产品是用国语的 -- 国语顾名思义在民国时期已经是全国的普...

阅读全文>>
2008年11月09日 09:02

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五之三﹞

6

上文说1941年香港人口已到了160万,但经过了三年另八个月的日治,到45年香港又只剩下60万人。

不过,下一个人口的涨潮更猛烈。除了回流外,更多新移民涌进香港。到了1950年,香港人口已超过220万人,光是49年就来了超过80万人。

这是个事实:历来很多移民都是为了逃避大陆的动乱而来到这个相对法治自由安定的殖民地,然后求发展。故此,说法治、自由、安定、繁荣为香港人主观上最核心的传统价值是可以成立的。

这一轮移民潮的...

阅读全文>>
2008年11月09日 08:57

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五之二﹞

3

这里我简单的谈一下曾经参与共构当代中国新文化的一些香港思想。很多人会问:香港有思想吗?下文是一种解答。

香港这个殖民地自由港,在一百四十多年前,曾经包庇过一个清廷的通缉犯叫王韬,他在香港住了二十二年,以现在的标准早就算是香港人了,他在香港创办了《循环日报》,发表了许多言论,谈世界大势和中国自强之道,李鸿章之后,他是民间第一个提出变法的,香港学者罗香林说没有王韬在前,就未必有后来的康有为梁启超变法...

阅读全文>>
2008年11月06日 18:50

90分钟香港社会文化史 ﹝五之一﹞

最近四次演讲,讲的是香港的社会文化史,最短的一次40分钟,最长的一次90分钟,每次都把时间长度写上,表示这个题目长有长讲,短有短讲,是带着选择性的。有人会问,这么大的题目在哪怕是90分钟内能讲得清楚吗?确是会挂一漏万,不过,换个角度想,大部份人包括许多香港人在内一生中恐怕也没有花过几十分钟去听香港社会文化史,故此如果我能够一次性的用几十分钟说一下这个题目,大概有些读者听众还是会觉得有价值的。演讲中提到的...

阅读全文>>
2008年10月22日 18:25

爱国者的宪法、公民与历史教育

 

2008年十月中旬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研究中心及新力量纲络合办了《国民教育与身份认同》论坛,其中一个主题是《国民身份认同的反思:谁是爱国者? 》,作为发言者之一,我从宪法教育、公民教育、历史文化教育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国民教育的看法。

1﹑宪法教育:二战后国际社会大致承认既存的国界,不管这国界是原有国家的国界或由殖民者、帝国或联邦遗留下来的,加上移民、难民、原住民和跨国界定居劳工的存在,致使现今大部份国家...

阅读全文>>
2008年10月17日 22:27

一个时尚幸存者的告白

一个时尚幸存者的告白

又名:论多样时尚性与全球化年代时装的刚性

帽子变法

在一生中,我的时尚品位改了无数次。让我从头顶说起:

四岁从上海移居香港,之前没有自觉的时尚记忆。童年,看了一种好莱坞独有的类型电影,叫西部牛仔片,遂认为戴牛仔帽的人最有型,可惜当年的时尚商人即儿童玩具商竟没有因应市场需求为我辈消费者提供牛仔帽,惟有拿父亲的雨帽滥竽充数,不完善之处用想象补足。我弟弟更惨,只能在头上扎布条假装美...

阅读全文>>
2008年10月15日 08:47

美国怎么了?﹝书评﹞

美国怎么了?﹝书评﹞

经济观察报 2008-10-13

保罗‧克鲁格曼

《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

中信出版社2008

--克鲁格曼近日在纽约时报撰文说美国政府的救市计划是以“现钞换垃圾”。

--克鲁格曼不久前在美国电视脱口秀节目上说因为中国输出有害产品,美国以怨报怨,向中国输出有害衍生工具。

--克鲁格曼在2007年《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一书里说在发达国家中,为何只有美国存在一个想要逆转福利国家的主要政党?原...

阅读全文>>
2008年09月24日 10:57

城市主义者的经济学﹝书评﹞

《城市与国家财富 -- 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加】简‧雅各布斯著

中信出版社

2008年6月第一版

英文评论常用「城市主义者」﹝urbanist﹞形容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如果城市主义有教母的话,雅各布斯当之无愧。在中国,雅各布斯的城市设计理念已渐为人知,不过,大家对她的城市经济见解仍很陌生,《城市与国家财富 -- 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Cities and the Wealth of Nations – Principles of Economic Life﹞一书的出...

阅读全文>>
2008年08月25日 18:04

2008北京奥运会

2008北京奥运会:

从奥运角度,这是一次十分出色的奥运会。

从中国角度,这是一场非常成功的展示会。

通过电视及网络转播,全世界都可以感受到中国已经是一个真正富强而不容忽视的一级大国。

世人心里说不定在想,还是跟中国人做朋友比较好。

这次中国人当了好主人,自己也过了一个亢奋的节日,真的是人家频赞赏,自己超满意。

盛宴的主人总希望得到宾客的赞赏,特别是当主人为盛宴作了异常精心的全情投入的时候,他会觉得你...

阅读全文>>
2008年08月11日 19:58

对北京奥运开幕式的五点想法

對北京奧運開幕式的五點想法

1 呈現了空前也可能是絕後的資源投入和組織實力,傳達出中國現在是一級強國。

2 結合了科技、特技、集體操和文化符號,鋪張、華麗、炫耀,視覺衝擊力表現得夠猛。

3 不苟言笑的向世人宣示中華古老文明的重大成就,突顯了中國人還在渴求別人肯定自己。

4 沒有太去照顧除華人外電視機旁全球普通觀眾的普通情趣,可觀而不可親。

5 以文學作比喻,奧運開幕式是漢賦,鋪張、華麗、炫耀的宏編巨制,而不是唐詩宋詞明清散文。中央台矯飾的套句旁白更是佐證。國人對開幕式由衷的感到自豪,說明現今以盛世自喻的中國,在審美上、在心態上,接近以漢賦為時代文學的漢帝國。

阅读全文>>
2008年06月06日 15:03

中式工艺美术现代风格:一项辩解,两项反思

《时尚家居》2007论坛主题是中式的时代形象,这是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主持人殷智贤说不用谈家具,不用谈空间,我跟主持人说,我还是愿意具体的谈家具、谈空间。就谈中式工艺美术现代风格在家居和装潢上的一项辩解和两项反思。  

我在大陆的时候去很多朋友的家,也看到很多家具店,有些是工厂,我发现的确有一种风格的家具出现了,我叫它中式的工艺美术的现代风格。这个风格跟传统的风格,跟传统的家具不完全一样,但是跟一般理解...

阅读全文>>